长沙海关副关长 沈晓红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牟新生署长强调“要坚持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新时期海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贯彻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要准确把握海关工作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强化海关工作“把关服务”,“促进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找准工作着力点。如何面对新形势,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运行的规律和特点,构筑海关新型的严密、高效、便利的通关监管模式,提高对进出口物流的监管效率,是当前海关和其他口岸相关服务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分析湖南进出口物流特点,联系长沙海关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努力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实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充分认识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外向型经济越发达,对国际物流也就是进出口物流的需求也就越大,对供应链管理水平要求越高。中国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担负着把关和服务的神圣职责,是进出口物流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海关通过承担对进出境货物进入海关监管范围后的进出、移动、存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任务,具体体现了国家主权,体现了保卫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职能,海关工作对进出口物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是贯彻落实海关工作方针的迫切需要。准确把握海关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方位,支持地方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新时期海关履行把关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也是海关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是提高海关把关服务整体能力的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能,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优化通关环境,是海关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建设服务型是海关海关、责任型海关和法治型海关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长沙海关树立和落实“小关争强”的科学治关理念、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内陆强关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
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是全面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现代海关制度的第二步发展目标是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相衔接,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现代海关制度,真正实现海关管理的“耳聪目明”,这是海关现代化的一个质的飞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海关通关监管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综合治税大格局,构筑海关新型的严密、高效、便利的通关监管模式,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大胆叫响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口号,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具操作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创建最畅顺的通关环境。
二、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实现进出口物流的“转得顺、管得住、通得快”
结合湖南进出口物流的实际,总结长沙海关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应该是海关通关监管实现 “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进出口物流的“转得顺、管得住、通得快”。这里“转得顺”是基础,“管得住”是关键,“通得快”是目标,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转得顺”是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的基础。湖南地处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进出口货物基本上靠转关运输,可以说转关运输是湖南进出口物流的生命线。没有“转得顺”,进出口物流流通受阻,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没有“转得顺”,长沙海关没有进出口业务,通关监管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立足的基础;没有“转得顺”,“管得住、通得快”就无从谈起,也无法进行。
“管得住”是“通得快”的前提,是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的关键。总署党组服务国家“中部崛起”、区域发展大局,作出了“应转尽转”的决定,建立健全了互动互惠、和谐发展的“转得顺”工作机制,为内陆海关的通关监管工作搭建好了平台。这不仅是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持,对长沙海关工作的支持,更是对内陆海关把关服务能力的全面考验。如果说“转得顺”、“通得快”还受外界的制约、还有客观原因可讲的话,“管得住”就百分之百的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是考核我们通关监管能力、衡量我们监管工作的最重要指标。
“通得快” 是创建顺畅的进出口通关环境的目标。 围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是要加强“服务”意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综合应用海关近年推出的各种优惠便利通关措施,提高通关监管的科学性和通关监管的整体效能,实现物畅其流的顺势监管;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海关管理相对人等社会各界参与进出境通关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和推动 “大通关”建设;三是要推动风险管理理念在通关监管工作中的运用,贯彻企业守法便利原则,改变把管理问题全部放在通关环节中解决的传统思维,拓展海关监管的时间与空间,建立与企业守法水平相适应的通关方式。
三、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的工作重点
创建顺畅的通关环境,实现“转得顺、管得住、通得快”的工作目标,要坚持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务实高效,我关在新的一年里,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研,不断优化通关环境。及时掌握企业通关需求和企业对海关工作的反映,建立客户导向型的管理理念,继续为守法水平较高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提供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报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担保验放等6项便捷通关措施,为资信度高、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生产企业 “量身定做”便捷通关方式,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最高的效率;要进一步深化对口岸通关效率进行量化调研,找准制约湖南大通关建设的主要问题和通关“瓶颈”,探讨通关问题及对策,整改自身问题,积极建议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口岸相关问题,推动湖南“大通关”建设合力的形成,优化通关环境;
(二)加强区域间合作,畅通进出口物流。要继续注重与兄弟海关的业务协调,确保跨关区转关运输健康发展。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泛珠三角区域通关改革范围,07年,要在06年区域通关改革的基础上,新增开通黄埔、南宁、湛江、福州、厦门、天津及首都机场的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力争使之成为长沙海关的主流通关形式,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进出口物流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发展;
(三)深化业务改革,创新通关监管模式。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通关监管各项管理制度和作业操作规程,加大通关效率监控工作力度,确保海关通关监管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争取海关平均作业时间在06年已提速26%的基础上再提速20%。要整合推进“便捷通关”、“网上支付”、“联网监管”等改革措施,运用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通关作业流程和业务管理模式,向改革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率。要切实构建好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公共保税仓的通关监管管理模式,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的“管得住、通得快”;
(四)加强宣传培训,规范报关中介服务。树立主动适应企业的观念,加大海关法规宣传力度,实施开展对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定期向各报关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自律规范意识,规范报关市场,规范中介服务质量,严格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强化报关员规范申报的责任意识,优化现场通关秩序;
(五)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整合各方信息资源。依托中国电子口岸,借鉴口岸地区的成功做法,积极推动湖南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构建湖南“大通关”、“大物流”统一信息平台。根据总署和国检总局的合作备忘录框架精神,通过数据联网、信息共享等手段,加强长沙海关与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关检合作,创新通关管理模式,力争在机场空港将舱单申报、电子报检、电子报关、电子审单等十项手续整体性前推,提升通关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