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的不断增长,报关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由于报关企业管理以及报关员素质参差不齐,报关质量不高明显地制约着通关效率的提高。根据现场接单的情况看,影响报关质量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这些年来,新报关员逐年增加,他们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容易凭主管推断;老报关员考虑到竟争压力,不愿将经验传授,造成报关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报关行为了减少报关成本,一个报关行往往只雇用一两名报关员,其它人员根本不具备报关资格,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实习的,根本未进行系统培训。
(三)报关员缺少与企业的沟通,某些报关员过分依赖企业提交的单据,对相关数据未进行仔细核对和确认,导致归类和填报错误。
(四)报关员缺少与运输企业和口岸的联系。内地海关绝大部分货物依赖转关运输,进口报关单常发现口岸货代公司录入数据错误和仓单翻译错误;出口时因对运输工具的调配,集装箱大小,或货物到达时间和出口口岸估计不足,导致修删改报关单。
(五)报关员缺少对海关政策法规的了解,海关某些临时性保障措施参数库未予及时维护,造成报关员漏报某些许可证件。
(六)某些报关员为了报关行的利益,过分迁就企业。如某报关员根据企业提供的商品编码报关,某关员怀疑其归类错误,但该报关员怕得罪企业,仍坚持其错误归类,经海关审单关员予以纠正补税,但修改报关单商品编码及补税严重降低了通关速度。
(七)报关员疏忽大意,对相关单证审核不细致,未严格按照报关单填制规范申报。
(八)企业提供单据或制作单据错误。
(九)预录入人员录入错误。
以上原因,导致报关企业报关时还普遍存在以下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许多报关员只重视对应证应税报关单的审核,忽视对加工贸易手册和减免税表的审核;重视人工审核通道报关单的审核,而忽视绿色通道特别是出口报关单的审核。
(二)对海关进出口规范申报要求有严格执行,品名、规格型号、成分含量等填写不完整是目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三)报关企业加强与企业、运输单位、货场等的联系与沟通不够,相关变更情况了解不及时,修改船名航次、变更出口口岸等较多。
(四)报关企业对海关相关政策理解不够。如铋在我关区出口较多,属于核两用品管制物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物品及相关技术管制条例》(国务院245号令)规定,高纯(99.99%或更高)铋,其含银量低于十万分之一(8106001010,8106009010),则属于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清单所列物项,出口时应当向海关出具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商务部、海关总署2005年12月31日公布的《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2005年 第29号令)对于铋的进出口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含银量低于十万分之一要求“ 进出口经营者应当主动向海关出具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含银量高于十万分之一要求“进出口经营者应按规定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口或出口许可,或者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不属于管制范围的相关证明”。”对于上述规定了解不够或没有通知企业做好领证工作就会影响通关。
(五)容易混淆或错报几种监管方式。如退运货物与直接退运,援助与捐赠,不作价设备与加工贸易设备,减免税设备结转与加工设备结转,其它贸易与其它。
(六)申报“无代价抵偿”贸易方式时,对进口货物是短缺件还是损坏件未标明,对所提供商检监定报告和入境货物通关单因概念不清而经常提供错误。
(七)申报“退运货物”时,不能正确反映是部分退运还是全部退运,是否已打印了报关单核销联和退税联,有没有办理核销和退税。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报关企业应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积极组织报关员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切实提高报关质量,减少报关差错。海关和报关协会应加大对报关行和报关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定期开展报关员培训工作,形成海关监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局面,切实解决因报关质量而造成的通关瓶颈,从而为进出口贸易营造快捷顺畅的通关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