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外贸保持较快增长,占全国外贸比重有所提升。据海关统计,上半年中部地区外贸总额48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同比,下同)增长42.3%,超过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8.4亿美元,增长40.8%,进口202.3亿美元,增长44.4%,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18.9个百分点和13.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贸额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3.9%,比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表一 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进出口情况
省市 |
进出口额 |
出口额 |
进口额 |
美元值
(亿) |
同比
(%) |
美元值
(亿) |
同比
(%) |
美元值
(亿) |
同比
(%) |
合计 |
480.7 |
42.3 |
278.4 |
40.8 |
202.3 |
44.4 |
安徽 |
99.4 |
36.3 |
53.2 |
38.5 |
46.2 |
33.7 |
湖北 |
99.3 |
51.4 |
53.9 |
51.2 |
45.4 |
51.7 |
河南 |
83.3 |
38.8 |
51.2 |
30.4 |
32.0 |
55.0 |
山西 |
76.0 |
44.2 |
48.4 |
64.5 |
27.6 |
18.6 |
江西 |
62.2 |
55.3 |
32.8 |
39.7 |
29.4 |
77.3 |
湖南 |
60.5 |
29.8 |
38.9 |
23.4 |
21.6 |
43.1 |
上半年中部地区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一、区域内各省外贸发展不均衡,规模差距拉大。从发展速度来看,上半年江西、湖北两省外贸增长均超过5成;山西以44.2%的增长幅度列第3位;河南、安徽外贸增长均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但增长率超过了35%;相比而言,湖南省外贸发展明显放缓,上半年增长率不足30%。从规模来看,安徽、湖北以明显优势继续领跑中部外贸;河南、山西列第二板块;江西、湖南外贸规模相近且偏小,但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江西发展势头明显快于湖南,仅两年半时间外贸规模就超过湖南列中部第5位,湖南省尽管增长速度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部处于外贸规模最小、发展速度最慢的尴尬境地,进口规模过小、出口增长大幅放缓是主要原因。
二、一般贸易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增长放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十数倍增长。上半年中部地区一般贸易额375亿美元,增长43.2%,占同期外贸总额的78%,其中出口215.9亿美元,增长41%;进口159.1亿美元,增长46.1%。加工贸易额89.7亿美元,增长33%,占18.7%,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8.8亿美元,增长36.1%;进口30.9亿美元,增长27.5%。此外,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出口4.3亿美元,增长11.4倍。
三、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上半年,中部地区私营企业进出口103.7亿美元,增长60.7%,占同期外贸总额的21.6%,私营企业是第二大出口主力,出口额82亿美元,增长61.8%;进口21.6亿美元,增长56.4%。外商投资企业是中部地区唯一出现贸易逆差的企业类型,进出口143.5亿美元,增长49.5%,占29.9%,其中出口67亿美元,增长45.9%;进口76.5亿美元,增长52.8%。国有企业进出口204.8亿美元,增长32.2%,占42.6%,其中出口107.9亿美元,仅增长27.5%;进口96.9亿美元,增长38%。
四、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发展。上半年中部地区与欧盟双边贸易额86.8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55.8亿美元,增长34%;进口31亿美元,增长28.5%。美国是中部地区第2大贸易伙伴,贸易额53.5亿美元,增长53%,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增长38.3%;进口16.9亿美元,增长99.1%。日本为第3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42.2亿美元,增长42.5%,其中出口19.3亿美元,增长31.5%; 进口22.9亿美元,增长53.2%。东盟、韩国分列第4、5位,且均以出口为主,进出口额分别为33.2亿美元、29.1亿美元,分别增长51.2%、49.4%,其中出口分别为25亿美元、21.3亿美元,分别增长65%、49%。从出口市场看,欧盟、美国、东盟、韩国、日本分列前5位,香港居第6,对港出口额18.8亿美元,仅增长8.9%;从进口市场看,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巴西居前。
五、机电、高新产品进出两旺,农产品外贸额近20亿美元。上半年中部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142.5亿美元,增长47.9%,占同期外贸额的29.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3.2亿美元,增长53.9%;进口59.3亿美元,增长40.2%。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4亿美元,增长86.8%,占同期外贸额的9.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9亿美元,增长1.1倍;进口20亿美元,增长68.6%。上半年农产品外贸额19.6亿美元,占同期外贸额的4.1%,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增长17.9%;进口8.4亿美元,增长48.9%。
六、主要进出口商品贸易额增多降少。从前10大出口商品来看,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调整政策效果较明显,钢材、焦炭、半焦炭、白银等中部地区主要资源性产品出口量减价扬;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在原材料成本增加、退税降低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逆势上扬;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出两旺。进口方面,受国际价格大涨以及国内需求旺盛双重作用拉动,铁矿砂进口量价齐升;计量检测分析仪器等关键部件进口大幅增长;前10大进口商品中仅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铅矿砂进口出现下降。
表二 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出口主要商品
商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同比% |
美元值
(万美元) |
同比% |
|
|
钢材 |
吨 |
3768479 |
-6.8 |
383767 |
27.4 |
|
焦炭、半焦炭 |
吨 |
4354062 |
-5.9 |
189184 |
140.2 |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
— |
— |
164414 |
17.6 |
|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
— |
— |
112191 |
17.9 |
|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
辆 |
97200 |
52.1 |
104624 |
72.2 |
|
船舶 |
艘 |
1435 |
204.0 |
69500 |
33.6 |
|
白银 |
千克 |
1046188 |
-16.7 |
56888 |
6.1 |
|
镁及其制品 |
吨 |
122947 |
24.3 |
49491 |
134.1 |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 |
— |
— |
— |
45587 |
51.0 |
|
汽车零件 |
— |
— |
— |
41632 |
39.9 |
|
表三 2008年上半年中部地区进口主要商品
商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同比% |
美元值
(万美元) |
同比% |
|
|
铁矿砂及其精矿 |
吨 |
36405712 |
34.0 |
456069 |
125.8 |
|
铜矿砂及其精矿 |
吨 |
1358309 |
25.6 |
306009 |
40.2 |
|
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 |
— |
— |
— |
49579 |
125.8 |
|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
吨 |
61307 |
-53.4 |
47149 |
-46.3 |
|
汽车零件 |
— |
— |
— |
44520 |
24.6 |
|
铅矿砂及其精矿 |
吨 |
237680 |
-21.7 |
43569 |
-4.2 |
|
制造半导体器件等的机器及装置 |
— |
— |
— |
31030 |
720.6 |
|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
辆 |
7042 |
35.6 |
30629 |
50.1 |
|
柴油发动机 |
台 |
31604 |
45.4 |
28973 |
84.9 |
|
硫磺 |
吨 |
515865 |
42.0 |
26939 |
695.7 |
|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中部地区外贸的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外贸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中所占比重也在逐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部地区内部各省外贸差异正在拉大,对中部地区的整体推进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势头明显减缓,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提升、人民币升值加速的环境中,中部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难度加大;产品结构优化进程较缓,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严重挤压企业利润,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中部地区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要继续在优化区域产业整体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多下功夫,运用好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地区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长沙海关综合统计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