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 站 首 页 | 协 会 简 介 | 协 会 快 讯 | 会 员 风 采 | 海 关 风 铃 | 行 业 自 律 | 政 策 解 读
 
 
 
 
 
 

湖南目前正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您对当前社区建设情况的看法:

1.很满意
2.满意
3.不满意
4.不知道
 
 
 
 
培育循环经济增长极 打造“两型社会”示范区
日期:2008/11/15 文章来源: 点击数:2582 文章录入:本站编辑
  
——对汩罗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日,湖南省政府口岸办组织长沙海关、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环保局到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汩罗市进行了考察调研,总体感觉,汩罗市循环经济发展迅速,示范作用明显,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汩罗市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汩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汩罗市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而且有效防治了环境污染,拉动了就业增长。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一是形成了共识。全市上下普遍认为,循环经济试点是汩罗的一张亮丽名片,发展循环经济是汩罗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二是积极开展财政扶持。对再生资源行业用废企业实施与缴纳税收挂钩的财政支持政策,累计向企业以奖代投1.5亿元。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促进了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打造融资平台。创造性地组建了再生资源行业信用协会、会计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构建“四位一体”的信用平台,加强行业自律,促使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近年来,“一会三公司”先后为再生资源行业企业争取银行贷款3.5亿元。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汩罗循环经济工业园,使园区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2、行业集中化程度显著提高。目前汩罗资源回收市场已集聚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3500家,牵手全国1900多个收购网点,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国、囊括再生资源产业各个门类的回收网络。2007年再生资源交易量达125万吨,为2000年的52.2倍;就地加工处理废旧物资54万吨,是2000年的54倍。汩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聚集再生资源加工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的95家,已形成了铜、铝、不锈钢、塑料四大加工板块,仅再生铜加工业就聚集规模企业23家,年产能过15万吨,成为全国知名的再生铜材加工基地和纽约期货交易中心铜材价格的监控点。
3、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城乡废旧物资得到有效回收和资源利用,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再生塑料为例,2007年全市产再生塑料32.6万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有效避免了大量废旧塑料弃之荒野带来的白色污染。汩罗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再生铜、铝、不锈钢、塑料等原材料供应基地之一,相当于每年为国家建起一座总量过百万吨、价值百亿元的再生资源矿山。
4、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度提升。循环经济为国家减少了原生资源与外汇支出的同时,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汩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和财税核心增长极。目前再生资源行业吸纳劳动力就业4万多人,年工资收入4亿多元。2007年,汩罗再生资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3.8%,是2000年的90倍,年均增长90.2%;实现税收3.7亿元,是2000年的228倍,年均增长117.2%。同时,带动物流、包装、建筑、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汩罗跻身湖南县域经济十强功不可没。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策环境不够稳定。由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相对滞后,致使在循环经济的政策推动上几经反复。2007年,国家相继调整福利企业退税政策、对回收企业恢复征税,汩罗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步伐明显放慢。2007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量仅增长23.76%,远低于过去6年87.7%的平均增幅;税收仅增长37.55%,远低于过去6年134.4%的平均增幅;税收仅增长37.55%,远低于过去6年134.4%的平均增幅。
2、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来扶持推动。近年来,汩罗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上投入巨大,仅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就达5亿元、企业扶持达1.5亿元,这些投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税收的快速增长,但财政获得少,主要原因是再生资源行业实现的税收绝大部分是国税。2001年以来,汩罗市再生资源行业入库增值税7.6亿元,剔除福利企业退库及增值税净上划以后,汩罗仅得1.6亿元,剔除对企业的财政扶持支出后,地方所得净财力仅为1072万元。同时,由于理论上增加了可用财力,直接影响上级财政的各项转移支付。2003年至2005年汩罗连续三年未能享受上级财政增量分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
3、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再生资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众多的民营、个体及股份制回收企业及个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回收渠道多元化,回收加工方式分散化、无序化。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存在“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现象,市场层次较低,导致资源回收率偏低,加工方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亟待向现代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属资源依赖型产业,其原材料供应高度依赖于市场,加上运输成本高,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资金制约仍然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门槛较高,一些资源加工中小企业反映融资困难。
4、环保压力与日俱增。进入国家试点后,汩罗废旧物资回收量和加工量持续攀升,每年吸纳了近100万吨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旧物资,为全社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给自身留下了清洁环境、治理污染的繁重任务。一方面,因地方财力有限,污水收集管网、回用水系统、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园区环境监测系统等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另一方面,随着2008年5月汩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周边的5个乡镇被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滨湖示范区”,汩罗循环经济试点被作为资源节约基地来打造。届时,长株潭地区的工业废品、生活垃圾将大规模向汩罗转移,汩罗防治“二次污染”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5、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据长沙海关的数据显示,汩罗部分废物进口企业实际进口量大于环保部门的审批数,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与废物进口数额不符,存在倒卖进口废料的嫌疑。一些加工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生产台账登记制度,台账登记不规范,检验检疫报检单、海关报关单、运输单据不全,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每批入厂废物的种类、数量,加工后产品和拆解出的各种成份的去向等情况,不利于相关部门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选择,针对循环经济试点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设。
1、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议尽快出台针对性较强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细则;修订已不适合废物进口管理的《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支持和项目扶持力度,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以增强地方财政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支持能力;创建科学的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以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试点用地计划单列制度,以保证试点用地需要;建立合理的再生资源产品价格机制,以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2、加强循环经济工业园载体建设,首先是高标准、高起点地抓好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真正成为硬件最完善、政策最优惠,机制较灵活,成本最低廉,有利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最佳平台。成为专业集成,企业集群,投资集中,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样板。其次是制定园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服务园区统一发展;加大依法监管力度,保护合法、打击非法,引导企业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以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首先是要组织好一支循环经济技术的科研队伍,着力于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零排放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以提高循环经济的支持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及时地进行推广和应用,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沙海关缉私局办公室供稿)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协 会 简 介 | 协 会 章 程 | 咨 询 服 务 |政 策 法 规
湖南省报关协会 版权所有 @2006 |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二环一段678号海关大院1栋201室  邮编:410001  技术支持: 湖南数据中心
电话:0731-89720197 0731-89720187 湘ICP备200068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