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关区2008年
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情况分析
“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是指相同品名商品归入不同税目情况,它作为衡量海关税收征管质量和报关企业报关质量的重要指标,得到了长沙海关的高度重视。2008年,通过对关区内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监控,及时纠正了关区内归类差异情况,避免了关区内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的产生和错误数据的上报。同时,在总署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考核中,我关各月和全年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记录均为零,在44个直属海关中排名第一。
一、2008年长沙关区同名商品监控基本情况
(一)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监控及纠错情况
2008年我关在监控工作中共提取差异记录347条,涉及货值2500余万元,并对其中78份报关单作了纠错处理,共计补税10000余元,退税1670元。由于事后监控、纠错及时,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情况未对我关税收质量考核指标造成影响。
(二)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分布情况
1.从产生归类差异的商品来看:一是一些数量大、价格低、进口频繁的零配件商品容易造成归类差异,如密封圈、螺栓等,此类商品大部分属于通用零件,应按商品材质进行归类,但由于企业报关时存在较多的申报不规范现象,就习惯性的将这类商品归于机器、仪器零件项目下;二是一些经常性进口的商品也产生了归类差异,如集成电路、泵、电动马达等。
2.从产生归类差异的企业来看:主要集中于一些生产型企业上,如铁牛集团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长沙日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这类企业进口商品品种较多,型号复杂。同时因通关风险较小,享受便捷通关措施较多,通关速度快等也易造成同名商品归类差异。
3.从申报企业来看:长沙关区主要申报企业在报关单申报中均产生了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存在同品名、同规格型号的商品申报归类不一致的现象。如湖南外运报关行申报的“检具”和“放大器集成电路”、湖南华海报关贸易有限公司申报的“玻璃管”、湖南华光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申报的“非金属磁铁”等。
4.从分布现场来看:78条归类错误数据中,现场业务处19条,占比24%;机场办25条,占比32%;其他现场34条,占比44%。
二、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原因分析
(一)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的几种情形
1.申报不规范造成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的情况。从关区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情况看,部分归类差异数据是由于商品名称申报不规范、商品规格型号填报不完整造成的。347条归类差异数据中,规格型号填报不完整的有56条,占归类差异数据的16.1%。
2.属于同名商品归类差异但并非归类差错的情况。风险管理平台中“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包含所有同品名不同归类的商品数据,其中一些商品虽属相同的品名,但因组成、规格、材质、用途等不同,必须归入不同的税号,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归类差异,不属于归类差错。这部分数据共213条,占归类差异数据的61.4%。
3.归类错误造成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关区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中,同品名、同规格、同单位不同归类的商品记录共78条,涉及25种商品,属于明显的归类错误,该部分数据占差异数据的22.5%。
(二)原因分析
1.部分报关企业、报关员因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而造成归类差异或归类差错。长沙关区报关企业、报关人员对商品的成分属性、结构性能掌握不够,对归类总规则、税目条文熟悉程度不够,造成申报工作中的归类差异现象;一些报关企业、报关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范申报要求申报,商品规格型号不填写或填写不完整,造成了归类差异现象;同时,由于申报工作不细致、不认真,而造成同一商品申报归类不一致的现象。
2.对进出口商品的认识和理解因人而异,而造成归类差异或归类差错。随着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长沙关区进出口商品品种日益增多,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愈加复杂,商品归类难度亦进一步增大,而海关、海关关员和报关行、报关员所掌握的商品知识、信息存在一定差异,对商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不同的见解,因而容易造成归类差异或归类差错。如不同的海关关员之间、不同的报关员之间、不同的报关行之间以及报关行和海关之间,对同一种商品的归类存在不同的意见等。
三、降低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的相关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的监控工作,及时纠正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数据,避免归类差异数据的上报。
(二)应进一步加强对报关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各报关企业的规范申报意识。要求各报关企业在填制报关单时严格按照“品名+规格型号+备注”栏的顺序进行填制,关键指标优先录入,避免产生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对未按上述要求填制的报关单,海关一律作退单或删改单处理,并按《报关员记分考核办法》的规定进行记分。
(三)各业务现场、各报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同名商品归类差异指标的重要性,积极协助审单部门核改相关的差错报关单。各业务现场对于在本现场进口的出现同名商品归类差异的企业应加强指导,并帮助企业梳理其常见进口商品的归类税号,确保归类的准确和前后一致;对归类有疑义的商品,应及时联系审单部门和关税职能部门解决,在确保归类准确的同时,避免因修改导致的归类差异的出现。
(审单处涂红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