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湖南外贸把脉
2009年湖南省外贸额101.5亿美元,比上年(同比,下同)下降19.1%,超出全国平均降幅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9亿美元,下降34.7%,超出全国平均降幅18.7个百分点;进口46.6亿美元,增长12.9%。
2009年湖南省外贸发展主要特点
上半年总体态势稳中趋升,下半年波动明显,进口实现12.9%正增长。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湖南省外贸与上年相比,下滑态势明显,除9月、11月、12月外,其余月份单月外贸额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进口在保持稳步增长后四季度波动较大,全年进口增长12.9%,增幅列全国第4,弥补了多年来湖南进口不足的短腿。
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成效初显,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提升1.6个百分点。2009年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0.8亿美元,下降4.6%,占10.7%,其中出口6.8亿美元,下降17%;进口4亿美元,增长27.5%。全年加工贸易降幅明显小于一般贸易。
对欧盟、美国、韩国出口降幅大,东盟、香港、日本相对较小,自欧盟、南非、日本进口快速增长,澳大利亚、美国进口有所下降,印度市场大幅萎缩。2009年,湖南省与欧盟双边贸易额22.3亿美元,下降10.5%;与日本进出口额10.8亿美元,小幅增长1.5%;对美国进出口8.6亿美元,下降35%。
主要类型企业进口全面增长,国有企业出口降幅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外贸降幅最小。2009年,湖南省国有企业以不到5000万美元的优势重夺外贸排头兵位置,私营企业外贸总额退居第2,但出口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规模小,但发展势头好于其他类型企业。
钢材、未锻造银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汽车出口结构发生改变,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出口总体降幅,农产品出口发展态势较稳定。
铁矿砂等大部分资源、原材料类以及关键设备、部件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废塑料、钢材进口降幅较大。
机电产品出口影响明显降幅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慢,而两者进口均大幅增长。
2009年湖南省外贸下滑的主要原因
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全面显现。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外部需求疲软。2008年11月开始,负面影响在外贸领域初步显现,2009年影响加剧。湖南省地处内陆深处,外贸依存度2008年仅为7.7%,2009年进一步下滑,2009年3季度外贸依存度下降为6%。
出口产品结构不适应全球贸易结构新变化。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结构尤其是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两高一资产品受外需影响大。湖南省“两高一资”型企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仍在半数以上,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2009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而铁矿砂、铅矿砂、纸浆、废塑料等重要的资源性、原料类产品在湖南省进口商品中占较大份额,虽然下半年很多初级产品价格触底反弹,进口金额与数量背离的情形有所缓和,但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商品仍呈量增值减态势。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措施层出。湖南省钢铁、纺织、服装、鞋类、农产品等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均处于贸易摩擦的前沿,受制约较多。
2010年湖南省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湖南省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第二,外贸企业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增大;第三,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多。第四,发展低碳经济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形成巨大冲击。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2010年,湖南省要抓住外贸发展环境向好的机遇,利用国家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 “一化三基”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另外,随着武广高铁以及省内多条高速公路的相继竣工通车,“粤港澳直通车”通道打开等,湖南省内、省外交通更加便捷,大幅度削减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大了对加工贸易转移产业的吸引力,要借此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另外,还要利用省内产业发展较好的势头,新增产业转移项目,“转方式、调结构、拓市场”,为湖南2010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统计分析科张小辉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