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调整对我省经济的影响
按照我国入世降税承诺,自2010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2010年的关税总水平与2009年相同,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15.2%,工业品平均税率8.9%。经此次降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降税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一、进口关税调整情况
降低“进口税则”中聚酯布等5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将蓝湿牛皮1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确定为6%,其余税目的最惠国税率维持不变。非全税目信息技术产品继续实行海关核查管理,税目税率不变。对小麦等8类45个税目的商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税目税率维持不变;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三种化肥实施1%的暂定配额税率;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滑准税。对冻鸡等55种商品实施从量税、复合税,税率维持不变。对原产于巴基斯坦的6240个税目商品,继续实施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平均税率5.3%,平均优惠幅度为43%。对原产于新西兰的7040个税目商品,继续实施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平均税率4.0%,平均优惠幅度为61.6%。对原产于新加坡的2753个税目商品,继续实施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税率,税率均为零,平均优惠幅度为100%。对原产于中国香港、澳门且已制定原产地优惠标准的1587个税目商品和1209个税目商品,实施零关税。
二、出口关税调整情况
1、“出口税则”的出口税率维持不变。
2、对鳗鱼苗等部分出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对部分化肥等继续征收特别出口关税。
三、减免税政策调整情况
目前,我国对国内投资项目和外资投资项目的产业政策尚未进行调整,仍执行2005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2007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但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设备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相应取消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停止执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税收政策调整对我省经济的影响
按照入世承诺,绝大多数商品的进口关税已逐步调整到位。今年降税涉及商品少、税率降幅小,对关税总水平影响不大,对我省的进出口贸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我省农业生产、新兴市场拓展、产业结构调整,两型社会建设,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今年,对钾肥、动物饲料、棉花采摘机、土豆、甜菜收获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继续对尿素、磷酸铵等化肥征收季节性出口关税,继续对复合肥等化肥征收特别出口关税,这是前期政策的延续,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粮食安全。我省是农业大省,上述关税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我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有利于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发展。对国内产能不足或技术性能指标不能满足需要的电子、化工、信息技术产品原料,光通信用微光组件、切纸机用弧形辊、小轿车车身冲压件模具、大马力发动机等有利于新技术引进及推广应用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调整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实行两免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我省相关企业自主开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我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对煤炭等能源资源类产品,植物酸性油等基础性原材料,槽式太阳能抛物面反射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及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对原油、木浆、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资源性、生产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继续实施出口暂定税率,将有利于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再生资源的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我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2010年我国实施的协定税率产品范围比较广、优惠幅度比较大,相对最惠国税率,有的优惠幅度高达100%;协定税率产品涉及我省的商品主要是棉纱线、合成纤维短纺纱线、合成纤维长丝纱线、棉机织物、蓄电池等商品。协定税率的实施,将有利于我省相关企业运用区域性贸易协定的优惠关税政策,开拓新兴市场,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有利于我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我省加强与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融资合作,加大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力度,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资金效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关税处谭芳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