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生聚 日益辉煌
——浅谈湖南华昌纺织集团的快速崛起
冯继兵
华容,有着一望无际的棉花,无论是产量和面积,都雄冠湖南省。
2006年,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两位在河北闯荡打拼的“华昌”创始人携带着资本的原始积累,怀着回报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华昌”正式落户华容县。
短短七年,“华昌”的发展如骏马撒蹄,一路狂飙猛进。由当时的一家贸易公司发展成了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布、贸易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集团企业,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具有完整棉花产业链的企业。总资产达4.5亿多元,银行信用等级AA级,拥有两家纺织厂、两家贸易公司、三家轧花厂和一家棉花专业合作社。年生产能力24000吨。年收购籽棉2万吨,加工、销售皮棉15000吨,2012年销售收入5.4亿多元。企业通过产棉、收购、加工、纺织、贸易直接和间接带动周边农户达24000户以上。企业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供销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华昌”又好又快的发展,令同行惊叹,家乡惊喜。几乎所有的人都伸长了好奇的脖颈,探询的目光集中于一点:“华昌” 的发展是否还有其他的秘诀?带着同样的疑问,笔者带您走入企业,将向您解开一个真实的“华昌”发展之谜。
以诚信换支持,实现银企双赢
“没有农发行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华昌’的今天”,董事长杨峰每次谈到企业发展时总是重复这样一句话。从“华昌”落户华容县开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华容县支行及其上级行便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农发行坚定支持的背影。2008年金融危机,适逢企业规模扩张之际,资金的掣肘,让“华昌”步履艰难。这时农发行不仅给予了7300万元的信贷支持,而且在年底,又给企业发放了2000万元的棉花调销贷款。
“华昌”收购严重亏损的岳阳三义纺织有限公司,农发行又不遗余力的给予帮助,使并购顺利进行。企业组建湖南省第一家棉花专业合作社,农发行通过调查论证,又主动增加一个贷款新品种——棉花预购贷款。
为了适应“华昌”发展的需要,农发行岳阳市分行和华容县支行不仅为企业配备了专职的客户经理,随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排扰解难。 2012年8月,企业有一笔国际业务,急需开具企业信用证明,而作为开户行的农发行华容支行第一次办理此项业务,了解到企业的情况后,华容支行立即向省、市上级行汇报,然后连夜带领企业相关人员赶往长沙,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解决难题。
“我们之所以倾力支持‘华昌’,是因为她的诚信!”农发行华容支行行长刘志平坦言。近两年来,“华昌”向农发行贷款总金额超过2亿元,到期贷款笔笔提前归还,支付利息超2000多万元,从未欠息,“华昌”因此被评为AA级信用等级。
做大做强龙头,全力推进棉花产业化
多年来,湖南华昌纺织集团依托华容的棉花产业,始终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企业一方面加强龙头建设。自2007年华昌公司建成投产以来,不断扩大规模,加大技改力度,先后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对纺织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新上了赛络纺、清梳联和自动络筒等先进设施,始终保持了纺织设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风格和质量走在市场前列,确保了企业持续创利能力。另一方面延伸棉花产业链条。新建了华昌第三期织布项目,总投资1.42亿元。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织布机,生产高档服装面料和家纺用布,不断将企业的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
七年来,由于企业始终不断完善棉花产业链上各节点的经营,扎实搞好棉花进口加工贸易,目前企业已经成功地打造了由棉花种植、收购、轧花、纺纱、织布、贸易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成为了华容县名副其实的“纺织航母”。
加大专业合作社建设,巩固提升企业生产资源
“棉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棉农”,总经理张燕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
为了带动农民发展,实现农企双赢。“华昌”集团于2007年牵头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棉花专业合作社,企业以合作社为平台,以服务棉农,实现农企双赢为宗旨。 6年来,企业通过采取企业扶持和向上争取,组织资金800多万元对合作社棉田设施进行改造,有效提高棉田抗灾保收能力。近两年公开挖、疏浚、衬砌渠道就达9万多米,新挖抗旱井300余口,修机埠5座。与此同时,企业为棉农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创造性的实行了“六个统一”( 统一对合作社棉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统一向棉农提供优良棉种,解决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统一实施测土配方购进肥料;统一组织棉农技术培训;统一实行棉花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一通过华昌集团进行纤检、收购和加工)。
合作社的成功实践,有效实现了农企双赢。2011年10月2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副行长刘梅生,到“华昌”给予了高度赞赏,坚定地强调“农企合作值得推广”。据调查,入社棉农每户年增加收入在2000元以上,由此,农民入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合作社由最初的棉农800多户、棉田1600多亩,发展到入社棉农5800多户,棉田10万多亩,而且还不能满足棉农的需要,要求入社农民越来越多。在扶持农民发展的同时,“华昌”也受益良多,因合作社品种统一,社员种植技术提高,加工出来的皮棉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广受客户青睐。2012年,合作社皮棉每吨高出周边厂家800多元仍供不应求。不仅如此,受惠农民还主动维护“华昌”的利益,棉花收购季节,外地企业前来抢购棉花,入社农民却主动将棉花交售给“华昌”,从而使企业的加工生产获得了稳定优质的原料。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华昌人正在追赶太阳,努力地奋斗着。我们看到: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华昌”正在迅速崛起。
|